实体零售行业遇冷 商超线上与线下合力推动即时零售

疫情期间,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业为人们提供着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资,也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

经历过短暂的口罩、消毒液、果蔬肉类断货短缺等情况后,动态囤货成为了各大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给供货商家、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供应链、人员调配、运输能力等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考验。另一方面,如何抓住机遇形成自身竞争力,在新一轮逆经济周期中找准站位也成为各大商超的待解难题。

根据2021年度超市行业经营情况调查结果,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1年中国超市Top100”。数据显示,2021年Top100超市企业整体经营业绩不乐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9076亿元,比2020年下降2.6%。其中,62家企业销售额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的企业数比上年增加近一倍(2020年销售负增长的企业数为32家);在38家销售额同比增长的企业中有12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是沃尔玛、家家悦、钱大妈、世纪华联、卜蜂莲花、美特好、比优特、元初、好特卖、生鲜传奇、万风和东方百佳。

艰难转身中的零售商超

2021年,Top100超市企业门店总数约3万个,同比增长2.9%。其中,门店数增加的企业有48家,新增门店总计1380个;门店数净增10个以上的企业有15家,分别是高鑫、物美、联华、家家悦、钱大妈、世纪华联、卜蜂莲花、天虹超市、三江购物、元初、中商超市、好特卖、365生活超市、兴龙广缘、万德隆,其中钱大妈净增492个,好特卖净增291个。此外,出现负增长的有37家,比上年增加11家;同时负增长的企业门店数总计减少585个。另有15家企业门店数与上年持平。

2021年,销售额和门店数实现同步增长且增幅在5%以上的企业有11家,包括家家悦、钱大妈、卜蜂莲花、大张、比优特、黄商、元初、好特卖、寿康永乐、365生活超市和万德隆;其中,钱大妈、比优特、元初3家企业的销售额与门店数连续两年实现“双10%”增长,而上年实现“双10%”增长的企业有15家。

2021年Top100超市企业客流量和客单价整体呈下降态势,同店可比销售减少,库存周转天数延长。大部分企业的经营业绩弱于2020年。

面对困难和挑战,广大超市企业一方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供应,保价格,保品质,为抗击疫情,保障居民生活稳定做出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拓展线上业务,优化商品结构和供应链管理,企业数字化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下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Top100超市企业线上销售占比进一步提高,近四成样本企业线上销售占比达6%以上,其中超过70%的企业线上占比超过10%。线上销售规模近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0%。

企业会员的数字化工作不断深入,数字化会员(可被在线识别触达的会员)占到样本企业会员总数的57%,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数字化会员消费占到样本企业总销售的39%,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自助结账笔数占到门店结账笔数的16%,结账金额占到企业收银总额的10%。

2021年,Top100超市企业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占比近5%,单品数与销售占比连年稳步提高。标准化托盘使用量占托盘总数的82%,标准化周转筐的使用量占到67%。物流配送效率有所提升,统一配送率65%,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头部商超纷纷布局线下场景化营销,吸引顾客到店,同时结合会员制,推动数字化业务增长,以此拉动业绩增长。

线上渠道发力,电商板块角逐加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TOP100”显示,超市业态,这次榜单有个显著新动向:沃尔玛从2019年、2020年连续2年排行榜中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一举反超永辉、高鑫零售和华润万家三个强有力的对手,跃居超市业态第一名,成为中国市场的新晋“超市一哥”,而电商板块的迅速成长也成为其强有力的支撑力。

今年一季度,沃尔玛中国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7.2%;可比销售额同比增长4.4%,其中,可比销售交易量同比增长0.2%,可比客单价同比增长4.2%。其中,电商业务再次实现了十分惊人的增幅,净销售额同比增长89%,两年叠加增长率高达149%。

沃尔玛在财报中表示,“消耗品表现强劲,推动了(第一季度中国业务的)销售额增长。疫情下的封控和物流限制,使得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低于预期。”

“在中国,增长低于预期,但在电商增长近90%的带动下,可比销售额仍然增长了4%以上。”沃尔玛全球首席财务官Brett Biggs在业绩会上补充道。

事实上,电商业务在沃尔玛报表中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保持了高增速。2022财年第四季度,沃尔玛中国电商净销售额增长93%,2022财年第三季度则增长96%。近年来,就山姆会员店的电商业务而言,更是已经连续数年保持三位数增长。

此前,零售领域专家、上海尚益咨询创始人胡春才向记者表示:“通过对行业的重新构建,新零售使得商超从以往依赖供应商的发展困境中走出,形成成体系的物流配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体系供应链重整,具有更集中的特点,如此看来,传统零售的竞争对手逐步走向融合。”

疫情之下,实体零售行业遇冷,商超线上与线下合力推动即时零售,解决了一直以来关于商超零售中线上与线下哪一个为主的争论,也对商超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零售新模式重塑市场格局

根据洞见发布的“【O2OMind】2022年第一季度零售品牌O2O业绩分析报告”,进入2022年,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O2O到家、社区团购等崭新近场零售模式发展迅猛。

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剧,纷纷加码O2O,实现业绩的逆势增长。随着线上与线下的界限逐渐模糊,线上电商红利不再,线下实体资源的价值通过O2O模式的重新调度后重要性日益凸显。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全新的消费场景令实体门店得以重新发展,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正在承受下行压力的零售行业注入新生力量。

“便利”仍然是撬动消费者的不二法宝。商超和便利店的O2O到家等业务快速增长,消费品、生鲜、医药保健等品类在疫情期间订单量激增,推动O2O零售精细化运营升级。以即时零售为动力的O2O到家业务成为各大品牌零售商争相布局的新零售模式之一。目前,O2O到家业务分为自营模式和第三方平台(如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合作模式。

传统零售企业面临数字化成本高,运营难度大,客户流量丢失等问题。在即时配送领域愈发激烈的竞争压力促使下,大多数企业意识到线上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搭建保准化、全品类的线上服务以加快实体门店数字化转型。

围绕本地生活的点对点即时配送网络,拥有差异化配送场景、不同体系的运力系统的第三方O2O平台,成为企业破局的关键突破口。沃尔玛、大润发、永辉超市、华润万家、家乐福等头部玩家以及更多连锁零售品牌也纷纷进驻模式更轻的第三方O2O平台,借助互联网平台自身庞大流量以及成熟的到家业务履约体系,多快好省寻求新增量。

不过一直以来,相关平台跑马圈地,亏损巨大也仍是相关新型零售模式的壁垒。

“社区团购是一个高频流量窗口,能以很低的试错成本为原平台拉新,能与业务线多重组合。只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黄金时期已经过去。长达两年之久的狂飙突进过后,部分龙头的市场占比已经显示优势,而中小平台逐步走向关停的趋势仍在继续。”华南某社区团购从业人士向记者坦言。

究其根本,即时零售的建设,仍然离不开零售的基石:人、货、场。人应该是具有便利性购物需求的本地消费者,货应该是本地就有的,而场就是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而从商超的角度来说,即时零售就是通过平台把货匹配到对应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要从三个方面来提升自身能力:首先是货,也就是本地化的供给,再加上场,数字化的平台,最后就是人,要达到即时履约。零售新模式的市场检验仍然未完待续。